第604章建立驿站,招十万驿卒(第1页)
物流体系的建立绝对需要一大笔钱,但其建成后的利润也十分可观。朱雄英估摸着,不到一年便可回本。一年后,驿站便可真正意义上的实现自给自足。两件事之间的跨度实在太大,不禁让朱元璋有些转不过来。刚才还在聊南北大道,现在就跳转到了驿站民用。朱元璋一番深思过后,缓缓开口问道:“大孙,这其中的利润有多少?”驿站对朝廷的花销确实太大,每年都要砸进去几十万贯,朝廷确实有些负担不起。之前虽然提出过驿站民用,但却一直没有彻底落实下来,久而久之,此事就一直被拖到了现在。现在大孙所提出来的方案,在朱元璋这里还算是比较可行。唯一的问题就是,两者能不能实现互补。驿站每年所需的费用可不低,只凭书信交易只怕填不回来。“孙儿先前就计算过,若是用南北大道运货,可以节约接近两成的费用。”“过路费肯定是一大笔收入,此外的书信交易孙儿估摸着也能大赚一笔,但想要开通此产业链,大概还需要半年的完善。”“但哪怕是只靠过路费,驿站也差不多可以填补一年的支出。”“现在大明内部商业兴盛,商人可比之前多出了许多,所以其中的过路费收入自然会比之前翻一番,其中的利润不仅能够填补,说不定还会有盈余。”朱元璋点点头,看来驿站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赚钱。朱雄英后续还补充道,要在每个驿站都加入一定数量的驿卒。这些驿卒平日里就靠驿站养着,做一些驿站中的杂活,但平日里也会有一定程度上的操练。朱雄英初步计划招募十万驿卒,这些士卒平日里就为驿站做事,打起仗来也能第一时间支援前线,也算的上是大明的后备力量。如此一来,驿站便能为大明带来双重保障。不仅不用大明花钱,还能为大明养兵。简直就是卫所制度的优化版。“那就按大孙说的去做吧,如此多的好处,哪有不做的道理?”“多些兵马也是好的,至少可以避免昏君把大明仅剩的这些家底给嚯嚯完。”朱元璋摆摆手说道。作为一个帝王,他自然清楚自己的后代不可能人人都像大孙这样璀璨夺目,是国家支柱。昏君是不可避免的。他也无法预料到几百年后的事,说不定大明几代之后便会传到昏君手里。朱元璋虽一直想让大明春秋万代,但他心中也知晓这太难了。朱雄英在得到老爷子的准许后,便立马开始行动起来。大明现在的政治环境非常好,朱雄英想做的事几乎无人阻拦,这在历朝历代都是极为罕见的。这主要归功于老爷子早些年就已经把朝堂给肃清了个遍,凡是搞什么党派之争的全都被他给杀了。这样一来,所有的权力都高度集中在朱元璋手里,只要是他所提出来的方案,底下几乎没人敢有意见。这样做的好处非常明显,坏处同样也非常明显。人总有老的时候,也总有脑子不够用的时候。很多皇帝都是在老年犯了大错,若是少活二十年说不定还能评上个千古一帝。朱元璋当然也不可避免,但好在他年老时朱雄英已经崭露头角。朝堂上的事,只需在朱雄英的基础上提提意见便可,不需要他再多费心。一方面稳住了朝堂,一方面又让自己多活了几年。……关于驿站民用的消息,很快就被朱雄英登在了大明民报之上。得知此消息的百姓,全都激动不已。虽说还有着一些限制,但对于老百姓来说已经非常人道。这样一来,百姓不管去哪都极为方便,并且商人的运货成本也大大降低。不仅增加了大明人口的流动性,还促进了大明的商业经济。售价是由什么决定的?成本价。而运货所需的费用自然也会算在成本内,驿站民用后大明的物价肯定又会跌上一些。同时,各个驿站也开始招聘人员。当然,这些招进来的员工不能算是官职,只能算是合同工,朝廷会定期给他们发放工钱。朱雄英拟定完驿站革新的章程后,便开始着手处理治警司的问题。治警司所要做的首要任务便是扩大队伍。关于这个话题其实早就提出来过,但现在却依然没有苗头。这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因为朱雄英不想将就。就算朱雄英设立了层层考核标准,但仍然阻止不了有人走后门。这些人进入到执法部门绝对会成为一颗老鼠屎,只要错放进来一个,就会有大批百姓跟着遭罪。这可不是危言耸听,毕竟治警司的权力极大,利用职权来剥削百姓完全没有问题。朱雄英一不做二不休,干脆直接设立了治警司学堂。这里培养出来的人才,朱雄英才能完全信任。关于学堂招人,朱雄英也层层把关,设立了严格的标准。学堂主要考虑招收平民百姓,官员子弟皇室宗亲基本上全都被排除在外。只有平民百姓才会可怜平民百姓,这一点不假。官家子弟和这些百姓全都不在同一阶层,对大多数百姓的遭遇根本不能感同身受,正何为不食肉糜那样。只有在经过治警司学堂培训过后,才能顺利入职治警司。学堂里面的课程大致和军事学堂差不多,但训练强度自然要低上许多。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传递思想,培养素质,不让任何滥竽充数的人混到治警司的队伍中去。当朱雄英忙完这一切后,已经是深夜。但让他没想到的是,朱元璋竟然也未休息,还主动前来华盖殿。“咱看着灯还亮着,就知道你还没睡,在忙何事忙到现在啊?”朱元璋笑着说道。朱雄英有些愣神,但还是很快反应过来说道:“让皇爷爷操心了,孙儿在忙驿站民用和治警司学堂的事。”“倒是皇爷爷,为何现在还没有入睡?”“难道是有什么心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