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穿越大明太孙朱雄英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584章商人的反应,掉脑袋也要赚银子(第1页)

蓝玉更是连连点头,急忙表示自己绝对不会泄露机密,随后便领命离去。“厉害,大孙你当真厉害!”待蓝玉走后,朱元璋缓步从殿后走出。方才谈话时,朱元璋就一直藏于殿后,为的就是想看看大孙要如何搞定蓝玉。朱雄英口中不认为蓝玉能胜任此事的人正是朱元璋。“皇爷爷过奖了,孙儿的驭人之术比起皇爷爷来还差的多呢。”朱雄英笑着说道。“大孙确实是用心了,但是这王位之事恐怕……”朱雄英明白老爷子的意思,无非就是对许诺王位之事不太满意。在朱元璋心中,异姓王是绝对不允许的。若是开了这个头,日后只怕覆水难收。除了朱家人,老爷子谁都不信。多一个异姓王,就是多一份隐患。异姓王在大明也不是没有,但全都是死后加封的。朱元璋想要表达的意思非常明确,王位可以给你但藩地你可就别想了。而朱雄英所许诺给蓝玉的,自然是活着的异姓王。正是这点,让朱元璋十分顾忌。朱雄英思索片刻后,说道:“皇爷爷不用太过担心,普天之下莫非王土,这些异姓王到了海外也对大明造不成什么威胁。”“由他们为大明开疆拓土,也可省去不少麻烦。”“大明的疆域虽然看起来很大,但所能掌控的却很少,很多地界都只是挂了个大明的名头,朝廷想要管理着实费力。”“孙儿以为,若是大明能够春秋万代,那么即便是封出去的疆土,也能被大明所控制,倘若大明中道崩途,恐怕就要便宜了外族。”“秦王扫六合时,中原只不过河南一处,再看现在,哪里不是大明的疆土?”“孙儿以为,这些地界与其一直落在外族人手中,倒不如纳入中原之地。”“现在看来虽无伤大雅,但千年之后大明必将青史留名!”朱雄英的这一番话很明显打动了朱元璋。开疆拓土,朱元璋倒没有太大兴趣。对于名声,朱元璋倒是非常看重。现在大明的疆域已经足够大,再大会更加不利于管理。不过,要是能让这些异姓王海外就藩倒也不错。等到日后,大明发展壮大起来,再一一把这些地界融合。到时候,他们每一处都会化为大明最坚实的力量。……领命回去后的蓝玉自然是斗志满满,恨不得现在就立马飞到边关去。蓝玉此刻已经被异姓王这个名号冲昏了头脑,满脑子都在想着海外就藩之事。自从当上梁国公,封为大将军后,蓝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了生活的动力。他现在所站的位置,已经是他所能站到的巅峰。日后不管怎么努力,最多也不可能超越此处。所以蓝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想着如何保全自己。但现在朱雄英又给蓝玉画了一个新的大饼,一个能让自己更上一层楼的阶梯。大明第一个活着的异姓王。大明第一个海外建藩的将军。在这些名号加持下,蓝玉怎可能不为此事肝脑涂地?……草原禁运的消息,很快就被朱雄英刊登在了大明民报之上。应天府的百姓对此倒没有太大想法,毕竟草原离这还有八百里远,禁运根本影响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。但对于商人来说,此消息可就没这么容易接受了。尤其是边关的商人,此时更是心急如焚。边关禁运意味着他们的财路都将会被斩断,日后的收入来源肯定会大大减少。但走私的商贩此时心里倒是没有太大波澜,反倒是表现的有些激动。禁运一旦下达,走私的利润肯定会几百倍的增长。正所谓时势造英雄,发大财的机会似乎就摆在这些走私商贩的跟前。但只有最顶层的商贩知道,此事不会那么好做。设草原禁运的人是谁?太孙殿下。当今皇孙,未来的皇上,蓝家庄的直接话事人。他难道不知道禁运会带来走私泛滥吗?废话。届时肯定会派人严查走私,到时候自己这些商贩怕是要半年都开不了张。若是顶风作案,只怕性命难保。……“朝廷断我们财路,难道我们就这样坐以待毙吗?”“几万贯钞的营生,难道就这样不干了?”山西边关某处。应天府的告示刚刚发布不到一周的时间,这些商贩就已经收到消息。当地的官府收到旨令后不敢怠慢,立马阻断所有边关口,禁止所有人入内。经过上一轮山西的大清洗过后,这次山西的官员倒是全都学乖了。山西平叛过后,所有山西的官员几乎全被处死。那惨绝人寰的一幕他们还历历在目,到这时自然不敢再反抗朝廷命令一步。在对草原货物的运输之中,晋商足足占了一半。不夸张的说,十个人里面有八个都是晋商。但他们现在早已改头换面,对外全都声称是江南来此地做生意的。甚至连说话都专门学了一手江南口音,生怕别人发现自己有晋商的前科。太孙殿下的几轮清洗,晋商无疑已经不敢在露头,只能在背地里夹着尾巴做生意。此时圆桌之上,一位雍容华贵的大掌柜应声道:“此事当然不能坐以待毙,但是又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?”“我等走私的货物量可不是一件两件,这么多的货物一下子运输完根本不可能。”“我认为,大家应该把钱都集中起来走后门,只要能把这上下的官员都给打点好了,日后肯定会默许我们去草原走私,到时候肯定能挽回我们不少损失。”“说不定还有可能比我们之前赚的更多呢,现在草原那边货物价格肯定会猛涨,只要我们控制好出货量肯定能大赚一笔!”大掌柜话音刚落,其他掌柜全都纷纷附和。一听说比之前还有的赚,其他人等全都兴致冲冲。众人很快全都行动起来,该出钱的出钱,改出力的出力,该出人脉的出人脉。虽说和朝廷对着干,他们有些心有余悸,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,他们谁也不忍心说不。